百法略說隨煩惱之「忿」
我們看第一個隨煩惱心所的內容,這個叫「忿」,我們先看看窺基大師是怎麼說的:
言忿者,依對現前不饒益境,憤發為性;能障不忿,執仗為業。執仗者,仗謂器仗。懷忿恨者,多發暴惡,身表業故,瞋一分攝。
這裡不饒益境是什麼呢?我們經常說饒益有情,「不饒益境」就是別人對自己不好,自己覺得他不是在利益我、幫助我,這樣的境。那忿是什麼?就是面對不饒益境,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憤怒要爆發出來。
「能障不忿,執仗為業」,這是忿的作用,它能障礙不忿,就是說忿能障礙我們產生不忿的情緒。「仗」這裡解釋為器仗,就是指武器,如刀、棍子這類的,就是說心裡的氣忍不住了,都要拿起武器傷人了。心懷忿恨的人,多半會發出粗暴的惡行來,表現為拿著棍子打人等情況。
忿是屬於瞋的一部分。這裡的忿面對的是當下,別人對他不好了,或者有什麼事情了,馬上就爆發出來。
那麼在看看普光法師的解釋,是這麼說的:
於違憤發,名之為忿。
普光法師說,對於違緣或不好的境界,馬上就憤怒發作了,這個就叫忿。
然後看看義忠法師的注釋,內容是這樣的:
忿者,依對現前不饒益境,憤發為性,能障不忿,執仗為業。謂懷忿者,多發暴惡身表業故。
義忠法師的解釋,跟窺基大師基本是一樣的,我們就不細說了。再看看《瑜伽師地論》里的說法,是這樣的:
若瞋恚纏,能令面貌慘裂奮發;說名為忿。
瞋恚這種煩惱是忿的根本原因,因為嗔恚,所以「能令面貌慘裂奮發」,這裡比較形象,就是咬牙切齒、怒髮衝冠、滿臉橫肉的那個樣子,因為生氣整個面貌完全變形了,我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裡的「奮發」,是指生氣的快要發作出來,發作出來要麼是口業上,比如惡口、粗惡語;要麼是身業上就直接要損害別人,這個叫忿,可不是奮發圖強的意思。
然後呢,我們再看看《雜集論》里關於這個忿的解釋:
忿者:依止現前不饒益相,瞋之一分,心怒為體;執仗憤發所依為業。當知忿等是假建立;離瞋等外,無別性故。
忿首先是瞋的一分,發怒是它的體。然後拿著武器準備打人了,這種行為是依忿而產生的。《雜集論》的意思也是說應該知道忿等二十個隨煩惱心所是假安立的,如果離開了瞋等根本煩惱的話,它們就沒有體了,也就是隨煩惱是以根本煩惱為體的,這個前面學過了。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諂」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恨」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愧」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慚」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掉舉」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不正知」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嗔」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慢」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疑」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惡見」的涵義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涵義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色法之「味」
※百法略說「二無我」之「法無我」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種類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非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百法略說色法之「觸」
※百法略說色法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