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晨練有益?痛才有效果?錯!正確的運動只有一個標準

晨練有益?痛才有效果?錯!正確的運動只有一個標準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推薦運動養生。的確,運動是一個天然的保健好方法:跑步、爬山、健步走、廣場舞…每天出門動一動,有益健康!

但是,應該在什麼時候運動?運動到什麼程度?運動有沒有可能其實是越練越壞呢?

下面我們將從中老年人經常做的健步走、廣場舞、爬山三種運動來具體講一下,希望您看完後能夠給身邊的朋友講一講:不科學地做運動,可能會出大問題。

1.健步走老人5000步,足夠了

步行,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絕好的鍛煉方法。每天進行適量的步行運動,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的。那到底多少才合適?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參與「微信走路」,每天為了上好友排行榜,感覺大家都是拼了老命地去走,最多的時候手機里的第一名的步數有……98800步!據說相當於走了60多公里!

不過,後來這位為了爭第一的朋友說,他雙腳酸痛、腫脹,整整休息了兩天。

推薦步數

青壯年每天8000—10000步是正常步行量;

老年人每天3000—5000步可達到運動效果。

其實,一走就是9萬步,就屬於過度行走了。部分人群過度行走後出現關節腫脹和疼痛,就有可能患上急性滑膜炎。不過,急性滑膜炎通過休息、理療即可治癒,是可以恢復的。

2.爬山傷膝蓋

黃大爺老兩口都退休了,經常出門運動。他倆覺著光散步,運動強度比較小,於是老兩口每天都到家附近的公園去,上下公園裡的小山,上來下去、上來下去,一直到累了才停止,但是最近先後出現了膝關節疼痛,爬樓也覺得費勁,疼痛加重。

運動標準:舒服最重要

現在日常鍛煉身體的老年人不少,一些老人不了解什麼運動適合自己,盲目運動造成了身體損傷。衛計委曾做調查,30%的老年人都答不出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運動。老年人的運動方式應以低強度的長時間的有氧運動為主。

進行戶外運動,可調節新陳代謝機能,增強大腦皮質興奮性和調節體溫。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由於身體各項機能下降,腿腳行動不方便,因此老年人進行戶外運動時要多加註意,切忌「逞強」。

3.廣場舞熱身20分鐘,身姿更美

像許多中老年女性一樣,不久前50多歲的馮阿姨開始運動,每天和同伴一起去跳廣場舞,人家對她說,你跳舞必須到位,每個動作到位你才能達到效果。

於是她也學著旁人努力把每個動作都做到位,結果是跳著跳著竟把自己的胳膊給扭傷了……

其實,老年人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先熱身,讓身體做好要運動的準備,以預防直接運動可能出現的損傷。

熱身20分鐘,舞姿更優美

熱身的重點是頭頸部、肩部、腰部、軀幹、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拉伸。熱身約做20分鐘到1個小時,中間如果覺得勞累,可以隨時把速度和強度往下降。

運動後立即停止也不行。因此需要一個放鬆或者緩解期。運動完之後還要做膝關節、腰部和上肢方面的拉伸。同時深呼吸,把呼吸調慢些,促進肌肉裡面的血液往其他的器官里釋放,疲勞很快就能緩解。

喜歡健步走,但有膝關節炎怎麼辦?

患有膝關節炎,健步走的話膝關節疼痛會加重。一定要先通過理療、針灸等緩解疼痛後,再把股四頭肌的力量加強。

大腿一綳勁能發硬的就是股四頭肌,增加肌肉力量最簡單的一個方法是靜蹲,但靜蹲要循序漸進。剛開始角度不要太大,微彎,保持上身平直。

剛開始可能只能堅持30秒,過一會兒放鬆一下再做。兩個星期以後可堅持一分鐘了,角度可以再往下。股四頭肌的力量會越來越強。

此時再恢復健步走,同時配合靜蹲的訓練,加強肌肉的力量,起到保護作用,再健步走時就不會導致損傷。

五大誤區,越練越壞

誤區一:晨練好

真相:別太早。

等太陽出來後,大約9點到10點再去活動才是最明智的。

很多人認為早晨空氣好,適合鍛煉,太陽出來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較高,即便是森林空氣質量也較差。

另外,臨床病例顯示,冬春季節的上午八九時是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此時要盡量避免劇烈運動。

誤區二:鍛煉時深呼吸

真相: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深呼吸

近年來,經科學研究和臨床觀察發現,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過度深呼吸的話會誘發心腦血管收縮,導致心肌梗塞、腦溢血和其他意外的發生。

因此,專家建議,對已經發生動脈硬化,尤其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進行深呼吸鍛煉。

誤區三:飯後百步走

真相:不要馬上運動

不少老人把「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古話並不科學,河北省老年醫學研究所於數年前研究老年人餐後運動時發現:

在餐後60分鐘血壓由餐前的139毫米汞柱降到129毫米汞柱,而心率上升15次/分,中度運動後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者佔25%,說明餐後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負性作用。

另外,因為飽餐後較多血液湧向胃腸道,使心臟本身供血相對減少,易引起血栓而誘發冠心病。因此,老年人應避免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兩小時內進行健身運動。

誤區四:退步走練平衡

真相:血管不好不要倒著走

退步走或退步跑可以刺激不經常活動的肌肉,改善人體的平衡力。

因此,不少老年人運動時喜歡退步走。但是由於老年人的心血管儲備能力降低,倒退走會使心血管不堪重負,造成腦部供血減少、大腦缺氧,甚至可能在轉頸時突然暈倒。

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宜經常進行此練習。

誤區五:痛,才有效果

真相:舒服才是最好的

很多老年人都認為,體育鍛煉有痛苦才有效果。這種「苦練」的運動模式,是老年人鍛煉中一種最危險的錯誤觀念。

專家提醒:雖然在鍛煉初期可能會出現某些不適,但那絕不應是疼痛。

如果有心血管病老年人在運動中出現疼痛、眩暈、胸悶、氣短等癥狀,應立即終止運動,並及時就診。

慢性病人的運動,特別有講究

1心腦血管患者:不要選在7~11點運動

應選擇較溫和的運動。清晨起床後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強,早上7至11點正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時間,又稱「魔鬼時間」,易猝發意外。

傍晚4至6點是人體精神、體力、心肺功能最佳的時間,適宜運動。另外,飽餐、酒後、激動時都應該避免運動。

2糖尿病患者:空腹時不要運動

不適合在早晨運動。早晨通常是人體在一天中血糖最低的時間,再加上空腹,此時運動容易出現低血糖反應,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尤其是注射胰島素或口服磺脲類降糖藥物的糖尿病人要特別注意。

3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不要做強烈的運動

高血壓患者不適合強度大的鍛煉方式,循序漸進地有氧運動(步行、快走、慢跑等)則更能夠保持心率,讓運動之後的血壓更趨於平穩。

劇烈運動可能導致斑塊脫落,從而堵塞血管,誘發腦梗塞。這種情況在冬天最容易發生。

4膝關節疾病患者:不要做長時間半蹲位運動

太極、乒乓球等所有半蹲位的運動,因為反覆在蹲位上動、摩擦,會加大膝關節的損傷,加重病情。(靜蹲、靜息馬步則是可以的。)

鍛煉時最好戴護膝,以拉伸運動為主。但運動量不能太大,不要過於疲勞,以防造成關節損傷。

5哮喘患者:不要在乾燥的環境里運動

大多數哮喘患者屬於過敏體質,冬天鍛煉要避免在乾燥寒冷的地方,盡量選擇溫暖濕潤的環境。

晨起鍛煉時間也不宜過早,更要小心空氣中有害物質,霧霾天氣早上不宜鍛煉。

運動量過大或不足都沒效果

運動有無效果就要看運動量是否剛剛好。適量運動是鍛煉後微微有汗,稍感疲勞,但休息後很快能緩解,第二天精力充沛。

運動後大汗淋漓,頭暈眼花,胸悶氣短,渾身酸疼,睡不好也吃不好,那就是運動過量了。運動後不流汗,心率也沒什麼變化,是運動不足,也起不到鍛煉的效果。

運動是很多疾病的天然葯,更是一門養生學問,科學的認識,堅持的運動,延壽很簡單~給你身邊愛運動的朋友都發一份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有沒有哪一瞬間,讓你覺得運動真的有用!
有哪些瞬間讓你覺得堅持運動真的有用?
只有真正的了解有氧運動,你才會瘦成一道閃電
減肥先做無氧後做有氧 正確運動才有好效果
有氧運動如何才能有效果,心率控制是關鍵!
一文了解無氧運動的有缺點,讓你更好的獲得健身效果!
有氧運動後,你有嘗試過練這個嗎?
這樣的運動,沒有勞累,只有輕鬆瘦!
運動了就能減肥?別想了!你不注意這幾個問題,怎麼鍛煉都沒有用!
想減肥,究竟是有氧運動更有效還是力量訓練有有效?
這個運動非常虐,但減脂效果很好!關鍵不傷膝!
怎麼樣才能有效的去控制運動量呢?有疑慮吧!
效果最好的燃脂運動,堅持練沒有不瘦的!可不要偷懶哦!
有沒有那些瞬間讓你覺得自己,真的該運動了?
如何做有氧運動才能真正的變瘦?
正確看待有氧運動!
孕期做運動的確有助於順產,但不能滿足這些條件還是算了吧!
不運動也能減肥?還真有這種好事
哪些運動是對健身真正有效果的?
最合適的運動頻度是什麼樣的?你有沒有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