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許筠與明代文人的書籍交流考論

許筠與明代文人的書籍交流考論

許筠(1569-1618)是朝鮮王朝中期卓越的文學家、詩人、文學評論家,而且又是具有革新精神的思想家。他在擔任使節和遠接使期間,通過與中國文人的廣泛交流,從當時的明代文壇收集了諸多信息。許筠生活在程朱理學備受推崇的時代,但是他卻通達多方文化,構築了反映民生疾苦的獨樹一幟的文學觀。許筠是桀驁不馴、不拘世俗之人,他注重人的性情,批判朱子學,所以在時人眼中是「放蕩不羈的不良臣民」,為此遭到了世人的冷眼和社會的排斥。然而,許筠批判朱子學的思想現今卻得到了諸多研究者的青睞和高度關注。

許筠一生熱衷於閱讀書籍,創作的詩歌和著述甚豐。在與明朝文人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收集了中國書籍,而且還把朝鮮的詩文集也傳給了中國文人。本文將以許筠執筆的《惺所覆瓿稿》、《乙丙朝天錄》及資料《朝鮮王朝實錄》、金中清的《朝天錄》等文本為中心,通過分析許筠接觸中國文壇的路徑、了解中國文壇動向和收集中國書籍、親自編撰的中國和朝鮮的詩文文集等,考察許筠與明代文人之間的書籍交流情況。

朝鮮王朝時期,由於明朝實行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所謂朝貢使行就成了朝鮮接受中國文化的唯一窗口,而中國典籍是朝鮮理解和接受中國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

許筠一生結交過眾多明朝文人。他以卓越的才識曾四次出使明朝並多次接待了明朝使節。在這期間,他與眾多明朝文人、學者進行交流、交換書籍、探知中國文壇的動向。

關於許筠的才能和學識可以從以下兩位古人的話語中獲悉。1602年,擔任接待顧天峻等明使的遠接使李廷龜曾評價道:「在年少的人中,海運判官許筠不僅善於做詩,而且品性聰慧,精通典故及中國的情況。」1606年,接待朱之蕃等明使的遠接使柳根曾評價道:「許筠詩,格不高,然聰敏博覽,待華使,無愈此人。」[1]數次的使節活動成為許筠收集許多中國書籍、了解中國文壇動向、宣傳朝鮮書籍和文化的重要契機。

朝鮮王朝後期,特別是17世紀士大夫們對收集中國書籍有著濃厚的興趣。赴中國的使臣們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便是購買中國書籍。以往的研究論文曾提到過:「不僅是譯官,使行員和非正式的隨行人員也輾轉於京城的各家書店,手上拿著目錄,不惜金銀,購買稀有本和新刊書籍。」[2]《增補文獻備考》中介紹了明朝文人姜紹書在《韻石齋筆談》中所記錄的朝鮮人購買書籍的熱情:「朝鮮國人最好書,凡使臣之來限五牖十人。或舊傳,或新書,或稗官小說,在彼所缺者,日出市中,各寫書目,逢人遍問,不惜重值購回。故彼國反有異書藏本也。」[3]此外,明朝文人陳繼儒的記述中也提到過:「朝鮮人最好書,凡使臣入貢限五十人,或舊典新書稗官小說在彼所缺,日出市中,各寫書目,逢人遍問,不惜重值購回。故彼國反有異書藏本。」[4]這兩個簡短的引文充分說明了17世紀來到中國的朝鮮使行人員對中國書籍的喜好程度。

許筠收集中國書籍的途徑大體分為三種:一是作為遠接使在接待被派遣到朝鮮的明使的過程中與明朝的文士們相互進行交流時收集;二是作為使節被派遣到中國時收集;三是通過譯官和漂流人收集。關於許筠從明朝收集書籍的文獻資料可參照他的文集和實錄。

許筠一生中多次接待過中國使臣,並與他們進行積極的交流。其中,1606年與明使朱之蕃的相識不僅對許筠本人,而且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朱之蕃為了通告皇帝長孫的誕生,於1606年3月至5月中旬滯留在朝鮮。許筠作為從事官,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負責接待陪伴明使朱之蕃一行。期間,朱之蕃對朝鮮的詩書畫表現出濃厚興趣,並且對許筠的博學加以讚賞,以贈送書籍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欽佩之心。[5]朱之蕃和許筠相互談論了有關中國和朝鮮文壇的諸多事情,因此許筠可以通過朱之蕃了解到當時明朝文壇的動向。朱之蕃向許筠介紹明朝文壇復古派的同時,作為禮物贈送給許筠《衡山石刻帖》、《世說刪補》、《古尺牘》、《詩雋》等書帖和書籍。[6]文徵明是王世禎非常喜歡的書畫家,《世說刪補》又是王世禎編撰的書籍,那麼由此可以推知朱之蕃是仰慕王世禎的文人。1606年前後許筠熱衷於閱讀王世禎與七子派的文學,應該說這與朱之蕃的相識過程不無關聯。

1609年,許筠接待過雄化、劉用、徐明等明使一行,這也是值得關注的。許筠的《己酉西行記》中寫到:「至黃州受宴,徐、田、楊三公小酌於鄙寓。余又問文章孰為第一。徐曰:自太倉新安之仙去,海內部署文章者無人焉。屠赤水隆。黃葵陽洪憲有盛名於東南,此外謝郎中肇淛。區洗馬大相。顧編修起元為後來之秀。」[7]監生徐明在文學上很有造詣,他經常與許筠接觸,介紹中國文壇的各種動向,並贈送他一本《白樂天集》。[8]不僅如此,徐明對朝鮮的詩文也有著濃厚的興趣,許筠指出「徐又言曾從黃太史輝使安南,其國亦解文,為詩者甚多。率佻淺不及貴國,詩之敦厚典麗,且人心生獰,到處生梗。使臣輒陳兵自衛,彼之儐相,亦皆嚴警以待。風土極惡,中瘴輒嘔泄,地多蟲蛇,亦不如貴國之比諸夏也。且其饋遺皆金珠、犀香、翠羽、明珀等物。貴國無寶,而人才是寶也。」[8]許筠在接待朱之蕃、徐明等明使,並與他們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收集、閱讀了大量的中國書籍,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朝鮮文人的中國使行是官方之間的交流,所以使行團一行通常想通過這個機會多了解中國的各種文化。在關於許筠的記載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出使明朝時購置過大量書籍。他在1614年和1615年赴中國購買了4000多冊書籍一事早已廣為流傳。在《閑情錄凡例》中明確記載著:「余嘗恨家乏史籍,所載甚簡略,切欲添入遺事,勒為全書為計久矣。倥傯未暇,甲寅乙卯寤年,因事再赴帝都,斥家貨購得書籍幾四千餘卷。」[5]

許筠在編撰《閑情錄》時,明確指出在千秋使行和光海君七年(1615年)作為陳奏副使出使明朝時購買了近4000冊的書籍。不管購買書籍是他個人的行為,還是為了彌補國家在壬辰倭亂時期丟失了大量書籍的缺憾,總之,其購買書籍規模之大是空前未有的。《乙丙朝天錄》中有一首與書籍相關的詩:「駘歲赴朝雖太苦,只輸多得古人書,傾囊罄篋人休笑,端欲將身作蠹魚,家山兵後無墳籍,欲得人間未見書,到此購藏幾萬卷,不坊燈下辨蠹魚。」[9]從詩意來看似乎許筠個人的愛好和國家的需要兩者兼有。詩里流露著雖然許筠因每年被派遣到國外執行使節任務而感到很疲憊,但是又因能夠買到古人的書籍而感到頗為欣慰的情感,這充分體現了他好讀書的秉性。詩的後半部分,又流露出他在壬辰倭亂後,因還能夠買到書籍來彌補丟失書籍的缺憾而感到欣慰的心境。千秋使行的主要目的是慶賀明皇太子的誕生,同時就幫助朝鮮一事向明朝表示謝意。如果從使節團的目的來看,作為使節團的一員在使行過程中私自購買書籍無非是許筠個人的行為,但是從1614年的千秋使行結束後,光海君加封許筠一事來看,也不能排除許筠購買書籍一事是接受國家事務的可能性。次年許筠赴明出使時,他的任務之一就是針對千秋使行期間所購入的書籍中對褻瀆朝鮮的內容,向明朝提出給予修正的要求。在《乙丙朝天錄》中記載著多首關於研讀中國文人書籍所感的詩。

許筠能夠收集中國書籍的另一個途徑是通過譯官購置。雖然通過譯官收集的書籍並不是很多,但還是能夠多少滿足許筠的讀書需求。譯官們跟隨使節團一行滯留在中國期間能夠與中國文人們進行交流,能夠接觸在中國刊行的多種書籍。這些書籍能夠通過他們傳入朝鮮。許筠的《惺所覆瓿稿》13卷中記錄著許筠委託赴中國的譯官購買書籍的事情:「頃因朝譯,求所謂《東海集》則不能購,購其《四友叢說》者八卷而來。余竊觀之,則古六經子史暨國朝掌故及裨官小乘所箭。旁通於釋道詞曲家,靡不博綜而該錄之,其所見所論騭,具出人意表,可喜可驚可奇,真異書也。」[10]從內容中可以看出許筠對明朝文人何元郎(何良俊之子)的書籍似乎非常欣賞。許筠讀何元郎的《四友叢說》之後感嘆道:「快如抉雲而睹天也。」[10]許筠對何元郎文章的喜好程度還可以從其著述的《閑情錄》中查找到。

《朝鮮王朝實錄》中記述著:「筠之隸屬玄應曼,多材能漢語,出入市井,換貿如漢人,故能以贗書混其中,華人莫能辨。是行王與銀一萬數千兩,閔馨男議以重貨不可付譯官,分置於兩使及書狀官三房。」[11]這一段話說明許筠出使明朝時又曾私下通過與其同行的譯官收集了書籍。可見許筠對收集書籍的熱情有多高。現在雖然無從查詢當時譯官買回來的書籍明細,但是從《光海君日記》中的「筠所買書籍,間有所自作。又有《林居漫錄》一卷草本,言嗣位不正,故王不自奏,使臣僚呈文辨正」[11]一段文字來看,日後給許筠帶來隱患的《林居漫錄》確屬通過此方法收集到的。

關於許筠通過漂流人收集書籍一事在金中清的《朝天錄》[12]中也有所提及。此書的10月26日日記中記錄著:「漂人方初陽河三才來見。以《歷代名臣奏議》百餘冊贈使」。方初陽送給許筠的《歷代名臣奏議》是一部由100多冊編成的巨著,可想而知在當時這些書的價格確實不低。在11月3日日記中又記錄著「漂人河三才方初陽顧起元周秀林正茂五人。盛辦酒饌,……又以龍眼荔枝各二盤,及『四六秘籍』、『五經』袖珍諸書分授,終始稱謝」。這一段內容說的是在許筠等千秋使一行即將要離開燕京時方初陽、河三才等五人來訪,並以答謝名義贈送了《四及秘籍》、袖珍本《五經》等書籍。從這些記錄來看,許筠的讀書嗜好在漂流人中也是廣為流傳的。

許筠在與明朝文人的交流過程中,為了傳播朝鮮的詩文也作了積極的努力。因為有了許筠的熱情介紹,中國的使臣們似乎對朝鮮的詩文集就更感興趣了。許筠對朝鮮文化具有很強的自豪感。我們可以通過他與中國使臣的交流過程中贈送的文集了解到其自豪的程度。

許筠與當時的士大夫不同,他對優秀的女文人給予了充分肯定。1589年,朝鮮天才女詩人、許筠的姐姐——許蘭雪軒在一連串各種打擊下,在孤獨和憂鬱中匆匆走完了27歲的生命歷程。次年,許筠為了祭奠自己思念和敬重的姐姐,整理了她留下來的詩稿,出版了《蘭雪軒集》。許筠了解到當時的中國文壇對女性從事文學較為認可,因此每次與明朝文人接觸時都極力介紹許蘭雪軒的文才和推薦《蘭雪軒集》。許筠負責接待明朝學者吳明濟(1598年)、明朝從事官丘坦(1602年)、明朝使臣朱之蕃和梁有年(1606年)、明使臣劉用和從事官徐明、田康、楊有土(光海君一年,1609年)等人時,每一次都會介紹《蘭雪軒集》。

1606年,明朝使臣朱之蕃來到朝鮮,並表現出對朝鮮詩文的關心。於是,許筠向朱之蕃介紹了從新羅時代到當時有名氣的朝鮮文人的詩,其中當然也有《蘭雪軒集》。這一項記錄在《惺所覆瓿稿》附錄中。[5]朱之蕃拿去的《蘭雪軒集》受到了當時中國文壇的極大關注。因為有了朱之蕃的介紹,對蘭雪軒其人早有耳聞的明朝使臣們1609年來到朝鮮之後專門尋問過《蘭雪軒集》。鑒於此,許筠把《蘭雪軒集》作為禮物送給了明朝使臣們。許筠的《惺所覆瓿稿》中就有這麼一段記錄:「初十日朝。劉使致禮於使物及餘二人。紵絲香扇書冊等物甚優。夕抵肅寧,徐明來言。在北京見陶庶子望齡,言曾見朱官諭之蕃,道東國有許某者,其姊氏詩,冠絕天下。你之彼,須求其集以來,都監乃斯人也。有集在否,余即出橐中一部以給。」[13]從該資料中可以看出許筠在每一次接待明朝使臣的過程中始終把《蘭雪軒集》帶在身上。這說明許筠為了向明朝使臣們介紹其姐姐的詩集而做出了積極的努力。1614年作為千秋使赴明的許筠又帶上許多本《蘭雪軒集》,將其作為禮物送給了中國文人。

《朝天錄》11月10日日記中記錄著「早發。抵永平府……使以補布二端及硯紙扇等物送白韓林。請見日也。期以明日相見雲。厥姊遺稿序文。去時重賂請之。今已制雲。人臣無私交。」這是一段關於許筠見到明朝的韓林學士白瑜,並索取《蘭雪軒集》序文的記錄。與明朝文士交流時朝鮮文士贈送的禮品一般都是扇子、硯等物品,而明朝文士通常寫篇文集的序文作為禮物送給朝鮮文士。許筠呈送貢物時委託白瑜為《蘭雪軒集》寫篇序文,並相約次日相見,索取白瑜已寫好的《蘭雪軒集》序文。遺憾的是至今未曾發現所謂白瑜寫過的《蘭雪軒集》序文。如果能找到該序文,相信會對中朝兩國文人相互交流詩文的研究具有深遠意義。

在與明朝文人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許筠還曾介紹了自己的詩文集。《惺所覆瓿稿》中記錄著1606年朱之蕃一行來到朝鮮時與梁有年相互交換書籍的事情:「初五日。少留回瀾石上,中火於金郊,入松京。夕書本國人詩,自孤雲以下百二十四人詩八百三十篇為四卷,妝廣作兩件,呈於兩使。上使給綠花段一疋,息香千枝,副使給藍花紗一端,《太平廣記》一部。」[14]這一段生動的文字說明當時的中朝文人都非常積極地交換了彼此的書籍。許筠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在千秋使行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詩文贈給了明朝的文人。《朝天錄》8月3日中記錄著;「李雲祥言郎中要見陪臣詩文。大概上使不自量,馝欲廣布詩文於中國,雲祥不過造言戱媚,而使曰:『中必已聞我文名也。』令李孝男精書一冊送呈。曰:『公之文,雖中國人必有未逮者。然不見郎中之票帖,輕信譯官之浮辭,私自交通,無乃不可乎?』曰:『日沈相之使,余為書狀。其時多有如此事矣。」當許筠從譯官李雲祥處聽到郎中潘潤民喜讀使臣們的詩文時,便不顧使臣之間無私交的慣例,令李孝男呈送一本自己的精裝文集。這說明許筠非常想得到明朝文人對自己文才的肯定,於是不顧使臣慣例而積極送上自己的文集。

綜上所述,許筠通過與中國使臣們的交流,積極地傳播了自己和其姐姐蘭雪軒的詩文集,為中朝兩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許筠對中國文學的濃厚興趣還體現在他動員各方力量去購買中國的書籍。通過購入的書籍我們可以考察到許筠當時最喜歡和仰慕的文人及其思想,同時還可以間接剖析出許筠的文學思想和思想觀念。雖然對許筠的思想僅從外部影響去理解是不客觀的,但是從收集的中國書籍帶給他的影響之大考慮是不該被忽視的。

《惺所覆瓿稿》中記載著許筠讀完明朝七子派的文集後寫下的許多讀後感。這說明他非常喜歡明朝文人的文章,並以此作為範文。許筠曾經喜讀過的明朝文壇七子派的文集有《邊華全集》、《謝山人集》、《王奉常集》、《徐天目集》、《西遊錄集》、《列仙贊》,等等。為了說明許筠對中國書籍的關心程度,筆者對《惺所覆瓿稿》附錄中《閑情錄》里引用的書籍條目進行了統計。《閑情錄》共收集96冊中國書籍,涉及內容甚廣,引用的逸話達765則。通過這一統計,發現許筠引用的文章中屬陳繼儒和何良俊的文章居多,並且發現他對《何氏語林》、《世說新語》等明朝文人的作品也非常感興趣。許筠在年輕時就閱讀過《何氏語林》,從此就想著有一天能拿到何良俊的全集研讀一下。[15]這一時期的許筠到底是怎樣得到《何氏語林》的,現在暫時無從考證。但是《閑情錄》中共引用了92次的《何氏語林》,由此看來他非常仰慕和喜歡何良俊的文學思想和觀念。

《何氏語林》是模仿《世說新語》題材的志人類筆記小說。《世說新語補》是把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和何良俊的《何氏語林》的部分內容刪減之後,將兩者合二為一的書籍。據傳是由王世禎負責刪減的,王世禎的序文中寫著:「世說之去不過十之二,而何氏之所采則不過十之三耳」。也就是說,《世說新語補》把《何氏語林》中追加的「言志」、「博識」兩篇文章重新刪減之後,依據《世說新語》的本來序目編為36篇。在明朝,王世禎的《世說新語補》非常流行,以至於「海內不復知有臨川矣一」。其實比起《世說新語補》,許筠引用的更多的是《世說新語》,這說明他對模仿《世說新語》或其名的作品非常感興趣。許筠廣讀中國諸家的書籍,並補充或刪減內容,標明注釋。比如說文選集《世說刪補註解》、《明尺讀》、《歐蘇文略》等就是其代表作。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許筠受到袁宏道、陳繼儒等人的文學為中心的晚明時期小品體的影響。

此外,筆者略談一下收錄在《乙丙朝天錄》中的詩文,以此來考察許筠的佛教、儒教、道教思想。千秋使行時期的許筠閱讀李贄的《藏書》和《焚書》後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藏書》是一部強調歷史發展前進性的具有革新思想的書。以現在的眼光看,《藏書》的作者李贄和走在時代前方,與時代格格不入的許筠頗有相似之處。許筠讀過《焚書》後的感想體現在《乙丙朝天錄》的《讀李氏焚書》中。許筠和李贄都具有把當時的一切思想統一起來的意識。李贄提倡三教儒說,[16]而許筠正是既守儒生之道,又不排擠佛教、道教、揚明學、天主教等各種思想。當時明朝的傳統儒學者紛紛指責李贄的思想和行為,而恰恰朝鮮的傳統儒學者也同樣指責許筠的思想和行為。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許筠閱讀範圍廣泛,並且他的思想也沒有傾向於某一個文人或文學流派,他從閱讀中積極探尋並形成了自己精闢獨到的思想和觀念。

綜上所述,本文考察了許筠與明朝文人之間的書籍交流情況。筆者認為,許筠作為使臣和遠接使與中國文人進行積極的交流,並在此過程中把握了收集多種書籍的機會。收集的中國書籍在許筠編撰各種文集時成了寶貴的參考資料,並促使他向中國文人自豪地介紹朝鮮的詩文集。鑒於通過許筠傳入中國的不少朝鮮書籍的情況,筆者認為從對等的角度來看還是頗有比較的可能性。

許筠與中國文人之間的書籍交流對中朝兩國的文化交流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他所做出的種種有益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今後筆者將繼續進行對於許筠的書籍交流方面更深層次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宣祖實錄39年8月6日記錄[Z].首爾:韓國亦樂圖書,1986.85.

[2]李旻熙.16-19世紀書籍中介商與小說書籍流通關係研究[M].首爾:韓國亦樂圖書,2007.42.

[3]李萬運纂,古典刊行會編.(增補)文獻通考[Z].首爾:東國文化社,1957.69.

[4]陳繼儒.筆記及其他一種[M].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5]許筠.惺所覆瓿稿·閑情錄凡例[Z].首爾:韓國亦樂圖書,1982.78,246,87.

[6]許筠.惺所覆瓿稿·丙午紀行3月28日[Z].首爾:韓國亦樂圖書,1982,96.

[7]許筠.惺所覆瓿稿·乙酉西行記6月28日[Z].首爾:韓國亦樂圖書,1982,113.

[8]許筠.惺所覆瓿稿·乙酉西行記5月26日[Z].首爾:韓國亦樂圖書,1982.108,109.

[9]許筠.國譯乙丙朝天錄[Z].崔康賢,譯,首爾: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2005.68.

[10]許筠.惺所覆瓿稿:卷13[Z].首爾:韓國亦樂圖書,1982,327,341.

[11]光海君日記7年潤8月8日[Z].首爾: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2005.98,101.

[12]金中清.苟全先生文集[Z].首爾:景仁文化社,1997.

[13]許筠.惺所覆瓿稿·乙酉西行記5月10日[Z].首爾:韓國亦樂圖書,2007.87.

[14]許筠.惺所覆瓿稿·丙午紀行5月10日[Z].首爾:韓國亦樂圖書,2007.87.

[15]許筠.惺所覆瓿稿·四友總說跋[Z].首爾:韓國亦樂圖書,2007.87.

[16]李贄.續焚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6.156.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石家莊古玩市場那些事兒(五)
梁啟超藏書題跋述略
全形拓的前世今生:沒有相機,大家這樣鼓搗青銅器
李永芳諜事考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清代海疆缺考論
《漢書·古今人表》考論
文徵明《跋顏魯公劉中使帖》考論
《〈流沙墜簡〉考論》序
束錫紅: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獻考論
元代命令文書的開讀使臣考論——以開讀使臣的人員構成及巡行路線為中心
張裕強:孺悲見孔子事迹考論
中國畫「寫生」之考論
隋唐燕樂小曲考論--關於詞體發生方式的研究
明清時期《水滸傳》禁毀情況考論
啟蒙·革命·規訓——「文藝大眾化」考論
關於壽山石 「薄意 」 之考論
毛天哲:《戰國楚帛書.甲篇》補釋考論
七夕剪紙風俗考論
史海拾遺 | 蔡鍔丙午年致楊君書考論
付立松:兩個反對的朋友——胡先驌胡適論戰始末考論
浙大出版社的《楊家將故事考論》,和以前楊家將故事不一樣?
前沿思考論壇:解構我們未來的親密關係
何新:上古五行十月曆考論
No.759 王人博 | 民權詞義考論